“干”字当头再出发“争”字为先创一流
经国务院日前批准,滕州经济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字号”,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像无声的动员令和“集结号”,再一次点燃了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大机关干部、企业职工踏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以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动力,坚持“干”字当头,“争”字为先,“实”字为要,大力弘扬开发开放、创新创业、砥砺奋进的精神,为推进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发展再攀高、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不懈奋斗,努力把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科创引领示范区,成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重要增长极。
滕州经济开发区是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批复面积6平方千米。经过30年的发展,截至目前,范围覆盖主城区工业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高铁新区、机械工业园三区一园,面积达90.8平方千米,入区企业达到家,规上企业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设立之初就将其纳入滕州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城市新区进行开发建设,按照“一区多园、园区并举”的发展思路和开放式、组团型发展模式,划分为综合工业区、仓储物流区、食品工业区、机械制造工业区等四个功能区。目前,开发区已经实现了道路、给水、排水(污)、电力、电信、热力、燃气和土地平整的“七通一平”,完全满足项目落地、建设、投资的条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滕州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按照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成立了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七大产业服务办公室,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全周期、全流程”“店小二、保姆式”服务。按照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滕州经济开发区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创新提升,成为枣庄市实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促进枣庄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滕州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首钢集团、联想控股、长江实业、中国建材、正威国际、中国中铁等一批世界强、国内强企业落户,形成了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大主导产业,以及以中材锂膜、正威华能新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方面,涌现出了威达重工、山森数控、东方钢帘线、腾达不锈钢等一批链主企业。在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方面,拥有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科、新能凤凰等链主企业,其中联泓新科成为滕州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0个、院士工作站7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瞪羚企业9家、山东省优质品牌30个。年,滕州经济开发区“四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税收49.5亿元。在全省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排行榜中,滕州经济开发区名列第六。
滕州经济开发区从年开始就启动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工作。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枣庄市政府的积极支持下,经过长达8年的不懈努力,国务院办公厅今年6月17日正式发函批复滕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定名为“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滕州也由此成为年以来,山东省唯一一个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县级市,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搭建新的高层次招商平台,营造更加开放创新的投融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滕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滕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朱晏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滕州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主阵地,承担着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等各方面攻坚突破的重任。站在新起点上,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一如既往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发区创新提升的新要求、新部署,牢牢把握构建“6+3”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聚力转型升级,聚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聚力提升外贸和利用外资水平,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层次创新协调发展。他同时表示,将持续强化服务功能、美化园区面貌、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更好推进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努力为建设全省一流、全国前列的高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再踏新征程、再展新作为、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