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滕州市打通了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新路子,让“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在羊庄落地生根。
激活党建引领“主引擎”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以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力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党支部,吸纳党员16名,先后开展党支部专题学习6次。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1+2+N”工作模式,切实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心贴心、实打实的行动,推动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扎实、有效、有序开展,着力破解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难题,实现党组织延伸到底、为民服务触角覆盖到底、社会治理路径畅通到底。
坚持便民利民“生命线”
始终坚持便民利民、亲民惠民服务宗旨,中心一楼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共设置人社、民政、经管、残联、卫健、税务、退役军人等14个服务窗口,通过窗口并联、业务串联,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大力推行“六五”管理运营机制,即坚持五方同向总体要求、五精服务工作目标、五措并举服务方式、五心服务工作理念、五一集成运营模式、五支队伍保障服务相融合,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了“一门式、一窗式、一站式”高效便捷民生集成服务阵地。
把握协调联动这个“关键点”
中心二楼建设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吸纳综治、信访、司法、执法等部门合署办公,设置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功能室,聘请乡贤群众、“两代表一委员”为人民调解员,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起。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推动部门协调联动、协同处置,全力做好收集信息、研判形势、解决诉求、化解风险等工作,实现了部门之间的强强联合和矛盾纠纷的零时差化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产生了“1+1##_FORMAT_GT_##2”的效果。
突出智慧高效“目标值”
紧紧围绕为民服务智能化、社会治理智慧化目标,为便民服务中心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