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庄着力解决“学位、床位、岗位、车位”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小切口”推动民生服务“大提升”,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效,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持续发力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解决“学位”难题
为切实解决“学位”短缺和“上学难”问题,枣庄市教育局全员上阵、精准服务、全程跟进,新学年市驻地10所新建学校全部建成使用,近名新生顺利入学。
为解决“学位”难题,枣庄市教育局和薛城区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各学校分别成立专班进驻项目现场,先后组织召开相关建设推进协调会、设计研讨会等会议51次,现场调度工程进展78次,确保了工程建设推进的高速度。
枣庄市教育局在学校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配套工程设计、装饰材料比选等方面,实行专家会审制度。由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专家及建设经验丰富的市直学校校长组成专家团,从建设规范、学校特点、节约环保等多个方面,论证方案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设计不合理、建设标准低等情况发生。
不到天的时间,一座座现代化新型学校拔地而起。市驻地10所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71亿元,总建筑面积23.34万平方米,可增加学位1.69万个,创造了一次性财政投入最多、学段覆盖最广、学位提供量最大等多项纪录。
优化医疗服务化解“就医难”
枣庄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群众满意度。
为加快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省、市、县、乡四级分级诊疗体系有序运转,电子健康卡应用稳步推进,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管理制度,抓实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省级试点建设,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全市医联体医共体达到37个、专科联盟20个,充实调整部分市级质控中心、新增6个专业质控中心。持续推进“健康中国”15项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健康细胞”建设,新命名市级“健康细胞”个,健康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枣庄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级疾控中心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名,均选聘了首席专家。组织建立27医院对口支援,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全市乡村医生专业能力提升。截至目前,乡村医生专科以上学历或执业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占比达53.45%。深入落实学科、专科三年攀登计划,举办48个重点学科和16个建设单位巡展,完成全市个科室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学科、专科建设成效明显。
多举措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
今年以来,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开展“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等招聘活动46场次,有效搭建起求职者与招聘企业间的沟通桥梁。
今年,枣庄举行网络招聘直播,邀请人社部门业务骨干详细解读就业政策,邀请用工企业介绍产业前景、福利待遇等情况,点击量达4万余次;组织网络招聘活动21场,家用人单位发布个岗位信息,吸引余名求职者投递简历份。针对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及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专场招聘会25场,家用人单位发布个岗位需求信息,吸引求职者近万人,收取简历份,达成就业意向人。
今年,枣庄建立人社用工服务专员制度,抽调名精干力量组建企业用工服务队,对接缺工企业家,做到一企一策、快速响应,一对一解决缺工问题。建立企业缺工清单,摸底调查企业缺工个,已解决企业用工人。滕州市指导镇(街)人社开展小型招聘会,提供企业用工保障下沉式服务。峄城区探索梳理惠企政策明白纸、积极开展“五进五送”活动,创新实施“三步工作法”精准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聚焦“停车难”办好民生事
今年以来,枣庄市城市管理局新建成停车位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个,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停车难。
结合城市管理精细化和镇域环境整治提升活动,枣庄明确提出今年全市城区增设停车位个,并要求各区(市)在人员密集区域应划尽划,科学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享单车)停放区。积极引入智慧停车管理体系,滕州市委托清华大学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科学高效管控车辆停放。
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枣庄在城区范围大力建设口袋公园和林荫停车场,仅在新城核心区已建有太行山路、井冈山路、实验高中、四季菁华和龙潭学校等6处林荫停车场。目前,全市共建设林荫停车场87处,停车泊位个,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游玩出行停车难问题。
为建立长效制度机制,枣庄先后起草制定《关于鼓励和规范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区车辆停放的通知》等文件,同时畅通-投诉热线,第一时间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城区主干道交通秩序畅通规范。(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令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