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5国际家庭日”即将到来之际,滕州市召开全市家庭工作暨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揭晓会议,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并组织家庭代表进行宣讲。
“五好家庭”代表闫超在《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宣讲中提到,他的家庭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族先后培养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航天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4人,还培养了8名高级职称的医学专家,分别在省、医院等部门工作。
闫超出生在一个医教之家。他的祖父闫西洪创办了苗桥小学并任校长,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他的父亲闫玉清医院和滕州市骨科研究所。年,疫情防控之初,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的医养结合病房正符合隔离观察用房相关要求时,闫超和父亲,以及全院医务工作者用最短的时间将医养结合区的近百个房间按照防控要求进行了改造布置,确保了首批近60位密切接触者及时入住。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该院花费60余万元,用于保障医学隔离观察工作,先后承接了“境外返滕人员隔离观察”、“高风险地区返滕人员免费核酸检测”以及“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免费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任务。
饮水思源,心怀感恩;小爱无痕,大爱无疆。年,闫超得知家乡要修建新路,当时还在济南上班的他,特意驾车赶回家乡苗桥村,将10万元现金捐给苗桥村村委会。年,为了美化家乡环境,提升村居形象,他又捐资40余万元用于家乡的建设。年,闫超放弃济南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积极参与慈善募捐救助活动,累计捐款近10万元,助学11人次,并连续多次获得“慈善之星”称号。
闫超的父亲今年已经69岁,仍坚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母亲已退休,全力支持家人安心工作;妻子和两个孩子也跟随闫超回到滕州。有人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闫超的爱人和母亲相处和睦,关系十分融洽,亲如母女。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夫妻俩不管多忙,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近年来,滕州市牢牢抓住家庭主阵地,突出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家庭典型和家庭工作先进典型。以闫超家庭等为代表的典型事迹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温暖了人心,传播了正能量,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环泽通讯员刁文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