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字,阅读需要15分钟,文末评论有福利撰稿:杜洋,采访:君君)
5月注定是奋斗的季节。疫情渐渐消隐后的滕州早已繁花似锦,城市怒放,车水马龙。沿着长长的北辛路,我们来到了位于上海通盛花园南门的墨子书院。早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好友发布在墨子书院读书留下的动态时,已怦然心动,今天来到跟前,更是被震撼。
墨学泰斗、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古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姜宝昌老先生得知墨子书院得以建成后,激动不已,挥毫提下“弘墨”二字。姜宝昌教授高度评价称:滕州墨子书院是首次将墨子思想从束之高阁的学术界“请”到寻常百姓家。用公益的内核和市场行为将普及、传承墨子思想扎根与群众的沃土里,这既需要十足的魄力,更展示了书院建设者、投资人对墨学的挚爱。
一进入墨子书院,墨子雕像映入眼帘。仿佛一下子时光倒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大师辈出的春秋战国时代。墨子书院设计伊始,就注重还原与展示滕州厚重历史与璀璨文化。墨子像上的璀璨星空,象征着墨子、鲁班等滕州一代代辈出的名人志士,他们如星河灿烂不熄,留给我们无限的怀想。
星河周遭的房檐,不是简单的装饰,他的整体构造全部都是木榫结构。木榫结构也是滕州另一位故人鲁班发明的一种凝聚着中国人智慧的工艺,历经千年,坚固不破。
进入墨子书院,目光所及处无不古香古色,韵味十足。木架上随意摆放的杯盏;墙壁上简单镌刻着的铭文;连吊灯上站立着的小童儿,甚至都马上要跳下来,用古人的形式向你作揖问候,诉说年来他眼里的岁月变迁,繁芜景色。
对了,既然是书院,那当然少不了书了。已入册的5万本图书,基本涵盖了包括墨学研究在内的各类国学书籍,更有中外名著、畅销小说等各类书籍,满足广大读者阅读需求。在书院的一角,一位小姑娘端坐在用稻谷秸秆做成的软塌之上,看着自己喜欢的书。
在书院一隅,我们看到了正在谈笑风生的王潇逸先生。开始了今天的访谈。
为方便阅读,以下我们将现场访谈以文字版的方式实录。
图为滕州大事件小编专访王潇逸
滕州大事件
王总您好。我看您刚才正在接待朋友呢?
王潇逸
王潇逸:您好。是的。这不是前段时间让疫情闹得吗?很多人宅在家里都憋疯了。我几个外地的朋友趁着五一来山东玩,在曲阜玩过之后觉得不过瘾,就来滕州墨子书院看看。
朋友们对墨子书院评价如何?
那肯定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说实话他们都很惊讶。有个叹为观止的感觉。因为原来我一直是做商业的,朋友们以为墨子书院最多也就是个披着文化外衣的商业机构,没想到过来一看,用朋友的话说:这是一个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的景点,又是有浓浓文化韵味的公益气息那么浓的文化殿堂。
那王总,您当时怎么想做这个一个书院呢?
这话说起来其实很长了。简单一句话,勿忘初心、赤子之情吧。其实,这事要和我的成长说起。和一件小事有关。我高中就读于滕州一中,是田径队运动员。当时我和小伙伴们每天晨跑拉链,都要从一中新校跑到火车站广场,墨子像就竖立那里。当时有过往的外地游客坐在广场上等车,几个人就叽叽喳喳的议论说,滕州怎么弄个乞丐放在广场上。我当时少年气盛,就跑过去给他们理论说,这可不是乞丐,这是墨子,大圣人。游客听了很诧异,就又问那你们给我们聊聊墨子的事迹吧,他为什么被称为圣人。读书那会哪知道那么多,我和队友们一时语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落荒而逃,非常尴尬,从那时候起,我们几个人就约定,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墨子,等再有人问的时候,我们好解答。你还别说,后来我们真的成了义务讲解员,每天训练到火车站广场,都要给游客讲讲墨子学说,墨子精神。一来二去的,我们就都成了墨子门徒,也立志成为墨学研究者。
图为王潇逸就读滕州一中时的照片
还有这么有意思的经历,后来呢?
后来算是造化弄人吧。我和队员们各奔东西。再后来读书、工作。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岗位。我呢,刚开始是在滕州一家企业工作,就是腾达不锈钢,也算是滕州民营企业的翘楚了。我从车间干起,干到小组长、车间主任,30岁我就干到了厂长、经理,进入管理层。
哇!这么厉害。那您是怎么突然就出走创业了呢?
可能是不想再有老板了吧。哈哈。开个玩笑。就是32岁那年,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囿于车间厂房这么小的空间,得走出去,让自己看看外边的世界。当时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领导、同事、家人都很吃惊。他们觉得我疯了。不疯狂不成魔吗?谁也没有劝住我,我就毅然决然的辞职创业了。
其实当时也没想好干什么,也挺迷茫的。但是从少年时研学墨子,让我学会了信奉科技的力量,老想着自己搞发明创造。一开始自己在家里弄了个工作室,研究了一款玻璃水。因为以往的汽车玻璃水存在着用的多,擦不干净的情况。我就研发了一款高分子净化玻璃水,使用量少,主要的是防尘,一次使用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那销路一定很好吧!
事实上是很惨。我和老婆一家店一家店的跑,送给人家试用。但是知名度低,成本高。后来赔了个底朝天。还好老婆很支持我,一直在背后默默的鼓励。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厂家过来谈合作,我把技术一股脑卖给了人家,也算是收的了第一桶金。
再后来,也是投资了很多项目。大多数和科技创新有关的。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来找我,说他在香港投资做美容产品,可是竞争太大了,有点做不动了,想和我一起琢磨一下。朋友有难当然义不容辞,我当时就南下去了香港。到那边我发现他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而且基本就是以代工为主。这样肯定不行,我当时就告诉她:必须上马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而不是跟风做大众化的东西。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摸索,打拼,在我的力主下,购买了很多专利和技术,产品也从单纯的化妆品逐步扩展到仪器美容加科学瘦身的概念上来。产品能自己生产的我们都是自己生产,确实不要代工的,我们要求代工厂必须给我们提供独立的生产线,并且我们派驻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员吃住在代工厂。就这样,把我们神逸精准瘦身这个品牌做了起来。
我了解到您的企业有很多家实体店?是怎么发展的这么快的!没错,目前在国内有家店,虽然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但我们有信心到年底发展到家。其实,我总结我们的发展原因,就是社区化。以前大家往往感觉美容院很高大上,消费不起。我们就独辟蹊径,把高高在上的美容拉下神坛,主打社区店,让每个普通市民都能进得去,消费得起。再加上过硬的产品质量,没有3年时间里,店面就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了。。
您一定是赚了大钱了!
可以说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吧。
那您是怎么想要做墨子书院这个项目?
这话还得从当年在火车站广场给游客讲墨子的那几个少年说起。当年的小伙伴不是各奔东西了吗?其中有一个队员叫张西锋,他坚持初心,毕业后一直痴迷墨子研究,后来到了滕州墨子研究中心工作。还有一个小伙伴叫高伟,后来他做了餐饮,滕州很有名的胖哥牛蛙就是他做的。然后咱们滕州市每年都有招商引资,张西锋就想到了我,他和高伟一起去济南找我谈,要不要把墨子思想落地,做个墨子书院,我们仨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墨子书院,也算是一个圆梦吧。就这样,当年那三个喜欢墨子的少年又走到了一起。
归来仍是少年啊!确实是这样,真的是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其实我们几个人这么多年也一直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一说到墨子,感觉真的很亲切。就这么拍板决定了,因为投资很大,我又找到了我在神逸的合伙人和其他朋友共同出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普及墨学思想,传承墨子精神,给滕州人提供一个公益的阅读和学习的空间。建设一个属于滕州人自己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除了书院外,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对接土地,还要再建设一个大型的户外国学体验营和研学基地。
想过墨子书院日后怎么赢利吗?还是这么一直公益化下去!
虽然说在商言商。但是为家乡,为墨子做点事情也是应该的。墨子书院立项之初,我们就确立了公益的属性。但是公益不代表不盈利,不赚钱。不赚钱也维持不下去,但是我们对于盈利没有时间限制。而且,我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项目都是公益的。后期我们会开发一些具有滕州特色和代表墨子精神的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销售。
(墨子书院热衷于各类公益事业,图为疫情期间为主持人提供诗朗诵场所——图来自滕州光电DY号)
听了您的故事。真的是非常感动又非常感佩。我相信网友看到这里也是深有感触,那么这样,今天能不能通过滕州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