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偏方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枣庄市农业局
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枣庄市财政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枣庄监管分局
枣农发〔〕5号
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经管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经发局、财政局,各农发行、大型银行、邮储银行枣庄分行,枣庄银行、青岛银行枣庄分行、日照银行枣庄分行,枣庄农商银行,滕州农商银行,滕州建信村镇银行:
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枣庄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农计发〔〕号)和山东省农业厅等四部门转发通知文件(鲁农发规字〔〕6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目的和意义
枣庄市是全国唯一既是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又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地级市。“两区”建设是中央赋予枣庄的重大工作任务,也是“十三五”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两大主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改革约束生产力发展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经营体系;而改革成功与否、成效如何,则需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检验。当前,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整体水平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求仍有差距,特别是各区(市)普遍缺少有鲜明特色的农业精品园区、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品牌,还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农业支撑保护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建设规划、资金投入、协调推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深刻分析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抓重点、破难点、增亮点,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目标和要求
要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新理念,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改革工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用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推动农村改革。要立足全市现代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提高质量效益、增强竞争力、促进生态可持续为主攻方向,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争取到年,大多数区(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市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到年,枣庄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初步形成一批区域代表性强、类型多样、路径清晰的建设模式,当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和区域现代农业的“展示板”。
三、改善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发展基础
(一)集中连片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以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核心村镇为基础,健全统一规划、部门协调、程序规范的建设管理体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产能建设有机结合,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稳定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产稳产、生态安全的现代粮食生产基地。鼓励运用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等措施,支持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核心片区项目建设任务,完善建后管护机制。
(二)分类打造特色精品农业园区。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创建一批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模式。突出特色优势产业,着重打造一批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物流和休闲观光为一体、多模式、多功能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年,重点在全市认定扶持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特色产业园、生态园和标准园。到年,全市建成3到5个在全省有较大影响、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聚集、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型精品特色农业标准示范园,10个精品特色农业基地,形成区中有园、以园带区的推进格局,实现以点带面,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探索建立“主导产业+示范基地+专家服务团队”的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产地准出机制。支持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组织实施机械化生态沃土工程和农机农艺融合创新示范工程。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发展。探索构建适应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技术体系,加快改变大水、大肥、大药的技术模式,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建立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档案,探索农药可追溯体系。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积,提高水肥一体化等农艺技术在示范区的应用水平。
四、发挥改革引领作用,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发展动力
(一)倾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新增农业生产性补贴的支持重点。引导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联合与合作,建立枣庄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着力打造一批处于行业领先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集群,带动10家中小型农业企业“规下转规上”,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家以上。引导农民采取互换、入股、托管、并地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示范区率先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
(二)全方位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等新增改革试验任务。探索搭建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吸引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肥统配统施、设施维修等经营性、半经营性服务有序集聚,促进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优势互补、成龙配套,为各类主体提供保姆式、菜单式、超市式等多种形式系列化服务。推进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重点扶持3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三)着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依托高产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支持各地发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等现代流通新业态;鼓励创建区域特色品牌,发展电商及连锁配送,探索创新服务农业生产营销的新方式。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率先实现支持保护系统化
(一)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在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管理权限不变、检查验收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以规划为依据,以园区和核心片区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功能配套要求,统筹衔接各类项目实施的资金计划和进度安排,建立健全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有序投放的整体效能和使用效率。
(二)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广以承包土地收益权、农业机械设备、农业保险保单、订单仓单等为标的的新型抵(质)押担保方式,建立各类农业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和流通变现渠道。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范围,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等正向激励措施。创新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业金融风险补偿基金,开展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本试点。
(三)完善农业保险服务。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提高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和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以及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开设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及适应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险种。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设施农业、农机具、渔业养殖、制种、林果等保险保费予以补贴。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科学编制方案。各区(市)要按照到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结合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和自身发展基础,依据《枣庄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五年推进计划》和《枣庄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五年提升计划》,制定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方案,倒排工期,落实措施,重点突破,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各区(市)推进方案要于6月25日前报市农业局,审定后报省农业厅备案。
(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财政资金由点变块,突出建设重点,提高资金使用规模效益。注重实行财政奖补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政策,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项目投入为补充、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建立完善项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开制度,完善项目资金定期审计制度,确保项目的科学、规范、透明化运作和项目资金的依法合规使用,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和贪污农业项目资金行为,尽快建立市、区(市)对农业项目网上智能监控体系。
(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要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将该项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本年度实施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通报季度考评和年终考评结果。建立健全农业、发改、财政、银监等部门参加的示范区建设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得力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枣庄市农业局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枣庄市财政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枣庄监管分局
年6月12日
枣庄市农业局办公室年6月13日印发
温馨提示:
想了解更多农业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