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5年来,山东省各级综治机关大刀阔斧、真抓实干,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部署要求,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坚持以法治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突出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深入推进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和过硬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综治工作亮点频出,多项工作在全国创造出了“山东经验”。
5年来,山东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中央全会、全国全省“两会”“9·3阅兵”、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C20、G20会议、APEC峰会、非博会有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实现了全省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维稳工作目标。
目前,该省刑事立案和治安案件总数保持平稳,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纳入网格化管理城乡社区达到个,覆盖率达99.3%;县、乡、村级基层综治工作平台分别达到80.6%、99.1%和83.7%,居全国领先水平;全省无命案乡镇(街道)覆盖率达82.1%,无刑事案件村(社区)覆盖率达70.3%;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精细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
5年来,山东省各级综治部门共同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不忘初心多措并举——十八大以来山东综治工作硕果累累
□本社记者孙英哲邵春雷通讯员张照利
今年4月,山东省出台《全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6月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在山东临沂市召开;9月,4年一次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山东多地多人受到表彰;11月30日,山东省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创新暨表彰大会将如期召开。
年,对于山东省综治战线来说,可谓是喜报频传。一件件接踵而至的“喜事”体现了山东综治系统的工作成效,而成效的背后则是整个山东综治战线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建设过硬综治队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扎实推进全省政法综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山东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督促检查工作规定(暂行)》,特别是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重要时期,省委政法委领导同志带头开展专项督导,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充分发挥综治考核的杠杆作用,严格落实中央《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和山东省与之配套的《实施办法》,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治安问题多发的地区和单位,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黄牌警告、实施一票否决权制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山东还制定了《全省-年政法综治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广泛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全省各级政法综治机关共培训干警70万人次,政法综治队伍执法司法水平显著提高。山东省委政法委与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政法学院签订政法综治领导干部政治培训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举办政法综治领导干部培训班,对省市县三级政法综治领导班子进行培训,共培训领导干部余人次。先后开展了三批部分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百计划”,促进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山东省委政法委还按照“五个过硬”的总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培育优良作风为保证,不断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打造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召开全省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出部署。
据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大政法综治典型的挖掘、培养、宣传力度,唱响政法工作主旋律,传播政法队伍正能量,省委政法委举办了全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对20名第二届“感动齐鲁政法人物”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报道;组织开展了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基层政法单位个、政法干警名,从中选择13名成员组成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到全省各市巡回报告,近万名社会各界群众聆听了政法干警的先进事迹。
年以来,全省共个政法单位受到表彰,其中个单位光荣记功;名政法干警受到表彰,其中名干警光荣记功。
山东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了责任担当,层层分解了任务,把责任层层压实,将压力层层传导,确保了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落地生根。
创新治安防控体系
构筑矛盾化解网络
在综治工作中,除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外,山东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综治办)也在不断创新,大胆尝试,制定印发了《关于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山东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年—年)》,召开全省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场会和省综治委全体会议作出部署,深入推进地面、地下、空中、海域、网络“五位一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省科学发展考核,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固化环京“护城河”“环鲁防控圈”等长效机制,不断增强防控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出台《全省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指导意见》《关于在全省开展“科技创安示范城”建设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铁路沿线公交站点暨农村地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山东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意见(-年)》,积极开展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试点工作,全省个应建一、二、三类监控目标现已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达到%,全省视频探头已达万台,位居全国前列。
推动科技信息的深度应用,山东省政法各部门均与浪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安机关加快推进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加快以警务千度、一体化信息采集、移动警务和警务云应用开发中心为代表的通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目前大数据中心汇集类亿条数据,济南市建成全国首个“城市公安云计算中心”。
总结推广了省公安厅强化大数据警务云支撑、平邑“雪亮工程”等经验。召开全省学习“枫桥经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会议和全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会议,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出台国内第一部促进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山东省综治委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和《山东省综治办关于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加强对全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县、乡、村三级综治工作平台建设为依托,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升应对处置突发性、群体性敏感案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以各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中枢,指导部门、行业协会、事业单位、企业等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构筑大调解网络。
目前,全省有人民调解组织余个,专业性调委会个,专兼职调解员34.2万名。全省17市全部建立起《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台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分类台账》《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和队伍台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精细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进京非正常上访持续下降。
重拳打击违法犯罪
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治安平稳是考核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省委政法委(综治办)为确保居民幸福生活指数,以“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系列安民行动为主线,坚决整治“黄、赌、毒”和“黑、拐、抢”等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农村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食药打假“利剑”行动、易制毒化学品集中整治、打击打孔盗油违法犯罪破案会战、打击网络贩枪和网络治爆等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攻势,全省刑事立案和治安案件总数保持平稳,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完善打击犯罪新机制,深入推进DNA、电子物证、微量物证、视频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全省县级技术室达标率%,创建重点鉴定机构2个、专业实验室26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深入开展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深化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开展全省消防安全“责任强化年”活动。召开维护校园治安保护少年儿童人身安全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作出部署。深入推动寄递物流渠道安全管理,在东营市、临沂市、德州市开展试点工作,探索落实“三个%”制度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平安建设无小事,平安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为将平安建设基础打实,省委政法委(综治办)相关部门召开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有效防控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努力在更高水平深化平安山东建设。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出台城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指导意见,总结完善淄博市“平安网格”责任田经验做法,推动城乡社区社会治理逐渐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全省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城乡社区达到个,覆盖率达到99.3%,共配备专兼职网格管理员69.66万余人。全面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拓面覆盖、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基层综治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省县、乡、村级综治工作平台分别达到80.6%、99.1%和83.7%,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组织开展“无命案乡镇(街道)、无刑事案件村(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工作督查,全省无命案乡镇(街道)覆盖率达82.1%,无刑事案件村(社区)覆盖率达70.3%。
山东省综治办要求,在年底前,市一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达到%,70%的县(市、区)、50%的乡镇(街道)、30%的村(社区)综治中心完成标准化改造任务;年底前,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70%;年底前,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覆盖率实现%。
健全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等专项行动,切实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邪教人员等特殊人群教育管控工作,全省已对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管理,对人纳入社区管理。适应高铁快速发展新形势,每年召开省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视频会议,着力打造平安铁路建设升级版。
“雪亮工程”让罪犯无处藏身
□本社记者孙英哲邵春雷通讯员张照利
“夜不关门我们也可安然入睡。”11月24日,济南市民朱某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是何因让居民如此放心?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相关部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此大着胆子在家睡觉是缘于自家门口有“天眼”。
把天眼放在居民家门口是山东省正在实施的“雪亮工程”。据悉,“雪亮工程”在年由中央综治办会同有关部门推行的,主要是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并联网应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而在年,山东省临沂市就开始了相关探索和尝试,并在年起全市推行,最偏远的村庄也有摄像头监控,受到高度肯定,成为“雪亮工程”的发端地。
今年6月29日至30日,中央综治办在山东召开了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并参观了临沂市工作现场,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对山东“雪亮工程”的建设模式和工作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天眼”帮居民“守门”
今年6月22日凌晨3时许,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骑着电瓶车出了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大山社区,他的一举一动早被安装在社区的监控探头记录下来。
在大山社区综治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监控平台发现这一情况,立即通过对讲机将发现的异常告诉了巡逻民警。当此人行至西石河石材城准备作案时,被巡逻民警当场抓获,现场搜出断线钳、尖嘴钳等作案工具。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山社区在临港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大山社区共投入20余万元,建设综治信息平台1个,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个,全景旋转探头6个,并与居民家中的有线电视机顶盒联网,并入公安机关“天网”。综治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居民坐在家里就可以查看所在社区的监控画面,一旦发现警情,就可以通过遥控器向社区综治中心和辖区指挥中心“一键报警”。
大山社区综治中心只是临港区综治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港区大力推进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全区累计投入余万元,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个、公安监控点25个、卡口摄像机64个、全景球机18个,电子抓拍摄像机多套处,实现了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去年,临港区又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大力实施综治“雪亮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万元,建成区级综治信息平台1个,镇级平台4个,社区平台27个,村居平台个,接入探头个,在此基础上又拓展连入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如医院、工厂、学校等18个单位的视频监控资源,新接探头个,实现全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综治信息资源跨部门、跨行业互通共享。
山东省综治办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天网工程”延伸和深化,综治“雪亮工程”通过对现有视频监控进行增点扩面、联网融合,将视频监控范围从城区重点区域和主要干道延伸到社区、村庄、家庭,不仅给公安机关的案件侦查提供了便利,全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发案率明显下降,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键求助”居民得实惠
当遭遇火灾、治安状况或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只需手指一按,系统将自动发送一条短信及拨打一通语音电话给绑定对象,相关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前往查看并视情况处置,社区综治平台也会同时收到相关求助信息,并安排巡逻队员协助处置。这种实惠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目前已经在山东临沂月亮湾社区落地普及。
据了解,目前,月亮湾社区共座楼,个楼栋单元,建立了个“一键求助”组群。
实际上,不只是月亮湾社区,临沂市已经建立起以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综治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通过将社会治安防控触角延伸到网格员、家庭和居民,创新实施综治“雪亮工程”。
年以来,临沂进一步提升深化平安临沂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战效能,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落户社区后,视频信号直接接入到社区大屏幕上,大家通过广场上的大屏幕就能查看周边的监控画面,月亮湾社区在此基础上打造“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分社区平台和移动互联两大板块,社区平台设视频监控、治安巡逻、一键求助、一键报警、社区矫正和运维管理六大功能;移动互联网设移动管理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