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5日,滕州行知研学基地,参与在龙泉街道中心小学召开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课程》特色课程研讨会,会议还邀请了五区一市教科院领导,以及五区一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题的分管领导和优秀特色课程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开幕式
开幕式上,枣庄教育局教科院院长邓淇,滕州市教体局副局长王延军致开幕辞,并强调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讨需要常组织、多研讨,要针对课程的性质重点研究在中小学有效推进的实施策略,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放与生成。刘继方校长代表滕州市龙泉路校区对来自五区一市的专家名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专家讲座和优秀课例展示。
校内外深度融合,
让综合实践之花精彩绽放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华晨校区的胡勤芝校长,就《校内外深度融合,让综合实践之花精彩绽放》进行经验介绍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五育并举”,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给我们指明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确保我们培养的孩子心智健全、能力过硬,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能成就幸福人生。
那么,怎样通过课程来育人?将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融合,通过实践、探究、体验、制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40多门。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体验、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
学校还以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如:劳动技能大赛。通过平时培养、班级比赛、校级比赛、宿舍跟进、家庭落实等环节层层递进,来培养学生成为既会学习,也会生活的华晨好少年。
基于“纲要”要求,依循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认知规律,坚持“从课本中来、到生活中去;离开教室、走进生活;回归田园,回归自然,回归实践;在快乐劳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原则,按照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的理念,校内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就被作为学校创新办学的新路径。
年2月在距学校15公里的东郭镇马庄村租赁土地亩,规划建设成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劳动基地。为全校1-6年级共余名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符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标准的、确保劳动实践课程需要的专用土地,建立了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取名为“行知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其寓意在于“知行合一,以知辅行,以行促知”,真正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质内涵。
基地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以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为满足孩子全面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辅助学校教学为目的,用实地参加劳动体验为教学手段,结合体验式教育方式,专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能力。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华晨校区行知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经过滕州市教育局领导多次莅临实践基地审核指导,于年7月28日正式纳入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
基地课程展板展示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华晨校区行知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经过滕州市教育局领导多次莅临实践基地审核指导,于年7月28日正式纳入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
年9月24日,滕州市教体局教研室齐国艳老师、耿欣老师组织全市综合实践学科、科学学科教研员近共余人。10月22日,学校有幸邀请到了枣庄市教科院刘勇老师到研学基地去深度指导工作,对劳动实践基地的长远发展规划、理念定位、主题特色定位、课程研发、教学设计、教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特色课程教学展示
《玉米大变身——玉米的前世今生》
滕州市第二实小华晨旗下的行知研学基地李慧老师带来了《玉米大变身》特色课程教学展示。
居住在快节奏城市里的孩子们,对于农作物的播种到收获的生长奥秘知之甚少,从田野到餐桌,玉米都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一生呢?
把玉米带到教室,让学生对玉米有了新的认识。从玉米的生长过程,到玉米的组成。
玉米脱粒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玉米粥熬制
制作爆米花
现场众多老师们纷纷夸赞孩子们手艺不错,并向他们“取经”
食品加工让学生从不同维度对玉米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体会收获的喜悦及劳作的辛苦,以及感受分享美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筷子制作DIY》
基地课程除结合四季农时开设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等劳动农事体验外,还本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原则,注重依托滕州本地的历史传统和乡土乡情。滕州市第二实小华晨旗下的行知研学基地朱新枫老师带来了《筷子“DIY”》课程。
世界各国的餐具中,要算中国的餐具——筷子最具特色了。筷子是我们生活中必需品,那你们知道筷子是怎样制作的吗
制作筷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学们发出感叹
课程实施从认识筷子→筷子的起源→了解筷子的种类→筷子的材质→筷子的用途→筷子的礼仪→制作筷子的材料选择→制作筷子的木工工具(刨子、模具)→学习木工工具的使用→学习制作筷子→学习正确使用筷子,11个步骤。
制作筷子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吸引了许多老师前来参观。学生完整的参与了一双手工筷子的制作。在享受手工课堂的同时,体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实践创新潜力
滕州市龙泉路校区刘继方校长在经验介绍中指出,抓实课程,使综合实践多样化;坚持“六结合”策略,打造校本课程体系;注重亲身体验,“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探索,促进课程改革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叶贴画
杨颖校长通过《叶贴画》课程展示,得出《叶贴画》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大自然的理解,更能够加强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对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一种加强。把课堂搬到大自然,让学生们亲近大自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亲身实践活动让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实践活动工作坊展示《我的课程我做主》课程展示
滕州市龙泉小学的张颖教师,《学做采访达人》优秀课例展示,同时展示了学校课题研究的一个缩影。
《我的早餐我做主》课程展示
滕州市龙泉中心小学王玮老师《我的早餐我做主》优秀课程展示。
《松枝鸟》课程展示
滕州市实验小学高萌老师《松枝鸟》优秀课程展示。
在课程展示过后齐国艳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将优秀课程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研究过程进行了介绍与分享。各学校课题研究中产生的困惑和想法,与现场综合实践学科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打造特色课程,让学生走进生活
枣庄市教科院刘勇老师对一天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明确指出日常教学教研活动,围绕邓局长的七个意见对课堂进行开展,并逐条落实。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力增推出更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践行我们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潜心研究,努力打造综合实践特色课程。
匠心无界,不忘初心。坚持做好,综合实践课程,勇于担当,奉献有为。
展望未来,行知中小学实践基地将继续完善承载劳动实践课程的功能和设施,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而坚定的沿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方向,始终把学生终生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把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上成学生最喜爱的一门学科。下一步将重新梳理思路,着重研究基础教育中的深层问题,把STEM教育、研学旅行、劳动教育、探究性学习等逐步引向深入,早日结出硕果。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校内课程与校外基地深度融合,形成独具滕州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2)树立大教育观,行知教育研学基地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也要服务于全枣庄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学生。
END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