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创一身修为造一卷隽永重庆市育才中学校8 [复制链接]

1#

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民族危难之时创办育才学校。数年来,陶行知将“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等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贯穿在办学中。育才学校也因此成为在国难当头之际,破千难万苦而努力坚持下来的“培养人才之幼苗”之地,其顽强的生命一直延续到今天。

八十年来,陶行知先生的光辉思想一直引领着育才中学的发展,指引着育才中学的老师们前行,“大爱”“奉献”“求真”“创造”成为育才教师的座右铭,融进每位育才教师的血液中,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育才之师”第四期,我们走进李鸿老师的“创造”故事,去聆听辛勤耕耘的教育心声,去捕捉无私付出的暖心细节,去感受润物无声的师者力量。

李鸿老师指导的学生科创作品展示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16时30分讯(韦燕)时光回溯到年,李鸿刚从一所农村学校考入省重点涪陵五中,还没来得及回味中考的短暂喜悦,铺天盖地的学业压力“张牙舞爪”就扑了过来。农村教学条件有限,即使李鸿刻苦努力考上中学,与城里孩子的差距依旧不只零星半点。

指导蒋欣岑同学的科创作品“红外线无皮骨”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我打心底里崇拜她!”

白天,他努力听课,做笔记;晚上,他认真复习,做练习题。可是不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不见提升。许是农村娃娃胆怯的自尊心,李鸿羞于开口向他人寻求帮助,总是一个人“埋头苦读”。

高一下学期,李鸿选择了理科班,在这里,他遇到了张桂华。每每谈及物理情怀,李鸿口中总少不了她。“当时,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她,她是我们涪陵市唯一的一位物理特级教师!”

李鸿回忆说,她来上的第一节课竟然连书都没带,拿着一堆创新教具模型风风火火就走进了教室。外表严肃的她,上课却幽默风趣,信手一拈各种生活物理现象,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常常让人又怕又爱。

而在课后,面对不善言辞、独自钻研的李鸿,她似母亲般默默陪伴,悉心开导,无私付出,周末也总能在教室看到她陪伴的身影。有不懂的难题,就手把手地从读题、审题、构建物理模型、培养物理思维、一题多变去拓展延伸,直到让他完全把题读懂吃透。在生活中,她也常常带着学生一起做实验,通过物理实验去突破重难点,丰富物理体验,感知物理魅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物理教师”。

就这样,李鸿逐渐转变了对高中物理的畏难情绪,从“埋头苦读”到“快乐趣学”,人也变得越来越积极开朗。两年后,李鸿物理成绩突飞猛进。年高考,满分分的物理,他考了98分。“如果说人一定要有梦想,那么,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梦想一定与物理有关!”

“说真的,我打心底里崇拜她!”

重庆市重点课题结题专家组合影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而崇拜是创造的循环

记忆拨回现在,李鸿说,来到育才中学是一个“创造”的契机。八十多年前,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行、知、行不断循环往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李鸿从恩师的行动中感悟到教育的真谛,这是一种“知”,而后,在他的教育生涯里又用“创造”之行动去感染学生,成为受学生崇拜的育才之师,这是一种循环。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在育才中学,李鸿就是学生和老师心中的另一个“张桂华”。

在教学上,李鸿创造性探索出“知识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衔接度、教师魅力亲和度、师生互动交流度、智慧升华生成度”的“五度”行知生活物理新课堂教学模式,用生活与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

在课堂上,李鸿经常利用自制创新“家庭电路多功能线路板””多功能力学演示仪”“光学凸透镜成像演示仪”等教具,把“学生难懂,老师难教”的一些物理重难点,通过实验突破向学生直观明了展示演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评价说,“鸿哥的课,上起来真轻松,跟变魔术一样!”

从年开始,李鸿带动初中物理组的老师们一起创建“生活化物理实验室和生活物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