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的天数逐年增多,燃煤锅炉的改造成为了很多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课题。许多地方正在把燃煤锅炉改造成燃气锅炉,这一工作被称为“煤改气”工程。滕州市从年开始实施“煤改气”工程以来,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的排放大幅降低,冬季雾霾天数逐年减少,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效明显。但是在实施“煤改气”工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或困难,如冬季天然气供气能力不足,燃气锅炉运行成本高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从国内外的现状分析比较入手,对一些政府政策、规范标准进行梳理评价,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煤改气;困难;解决方案
引言
滕州市“煤改气”工程规模空前、成效明显、群众满意,从根本上扭转了冬季采暖的供热能源结构,有效削减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对改善滕州市冬季大气环境有了很大贡献。但也存在天然气总量需求大、供暖安全有隐患、燃气锅炉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加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中的颗粒物监测从原来的PM10提高到PM2.5,而“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中PM2.5的削减很有限,这对新标准下如何加强对“煤改气”锅炉的监管、持续改善滕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滕州市“煤改气”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建议和创新思路,为改进政策效果提供决策依据。
1国内“煤改气”工程研究现状
国内的“煤改气”工程相关研究,通过归纳总结,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
一是“煤改气”对节能减排的促进。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年学术年会召开后,学者们发表了以“锅炉煤改气工程节能与减排的若干问题研究”为题的文章,分析了“煤改气”政策实施中有关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问题。
二是“煤改气”对环境改善的贡献。林鸣()对“煤改气”政策实施后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谈到了政策实施对环境改善的贡献。
三是“煤改气”政策实施后污染物的变化分析。冒莹()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政策实施前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变化情况。
四是“煤改气”工程建设运行管理问题。陈晓萍()对乌鲁木齐“煤改气”工程建设运行情况和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2滕州市“煤改气”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作为滕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的一名一线员工,有幸参加了滕州市的“煤改气”工程,并且亲身感受到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带来的压力,以及工程顺利实施后的喜悦。经过笔者归纳总结,滕州市在实施“煤改气”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
一是冬季气源紧张,天然气供气能力不足,造成严重“气荒”。因“煤改气”工程实施较为迅速,上游气源并未做好协调,很多工业燃煤锅炉改造成为燃气锅炉后本地区用气需求大大增加,但是上游供气单位并未增加天然气的分配额度,导致“气荒”的发生。以滕州市为例,上游供气单位(中石化)给滕州市的天然气配额大约是每天50万立方米,但是在冬季用气高峰期,滕州市一天最高的用气量达到了80万立方米,有30万立方米的用气缺口需要解决。许多用户特别是大型工业用户供气量不足,限制了这些用户的日常生产,一些新安装用户迟迟得不到供气,对燃气公司产生了一些情绪和不理解,从而给燃气公司也造成了很大压力。
二是天然气管道敷设距离较远,施工困难,配套成本较高。此问题在农村实施“煤改气”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气源距离农村较远,在管道敷设过程中往往要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基本农田等各种地形,施工难度加大,往往还需要大量的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敷设通往农村的天然气管道供气压力一般是中压,我们利用中压燃气管道的水力计算公式:
根据这个公式,为保证管道的输送能力,也就是计算流量Q和起点压力P1、终点压力P2一定的前提下,燃气管道的长度越大,所需的管道内径也就越大,因此,远距离输送天然气的管道需要增加管径才能保证输送能力,而各种配套管件的管径也要相应增加,这就造成了材料成本的大大增加。
三是“煤改气”后许多农村居民会发现用气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在供暖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在笔者调研中发现用户普遍认为“煤改气”的使用成本较高,感觉有些负担不起。如本地有个用户介绍说,他家的房子大约平方米,以往要是烧煤每个采暖季的花费大约0元,但是“煤改气”后每年的花费大约需要元,而且天然气的计价方式采取的是阶梯气价,用气量越多天然气的价格就越高,第一档价格的用气量只能保证家庭的日常做饭使用,一旦取暖必然就会超出第一档用气量,进入第二档甚至是第三档价格,让多数居民难以承受。
四是农村天然气使用率低,“煤改气”实施后很难在短时间内盈利。前期敷设天然气管道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终端用户少,前文也介绍过如果是用天然气进行采暖成本会非常高,多数居民接受不了,因此天然气的使用局限于日常做饭,销气量非常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但没有收益,反而从管网运行维护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造成“鸡肋”效应,即不通气浪费了前期的巨资投入,但是通气越多反而赔的越多。以滕州市的“镇镇通”工程为例,前期为了向农村供气投入了约2亿元人民币敷设燃气管道,但是供气完成后发现农村用气量非常少,单纯依靠居民用气不但难以盈利,而且在未来可见的10年或者20年内都很难收回成本。燃气公司毕竟是盈利性企业而非福利性机构,如果在投入巨资后见不到成本,势必影响燃气公司的发展和运营。
五是农村区域居民安全用气的意识较薄弱,“煤改气”后存在较大的安全用气隐患。经笔者调研并总结,农村区域用气主要以下几点隐患:
(1)不同于城市,农村人烧了一辈子的柴、煤,突然换气,一些老人并不能完全掌握怎样使用,易发生危险。并且一旦发生漏气,不知道如何处理,容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
(2)户外有大量的燃气架空管道,这些管道往往是沿用户的房屋墙壁架空,有些用户如果家里重新翻盖房子不告知燃气公司也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就会破坏燃气管道的支架造成管道的下垂。还有些燃气直管因安装高度不够会被汽车钩挂或者在管道上乱搭乱挂,造成管道的破坏。
(3)一些经过基本农田的地埋管道上方标志桩容易受到破坏,进而一旦有第三方施工发现不了警示标志,在开挖沟槽时就会破坏燃气管道,造成燃气泄漏。这种现象在农村区域比较普遍,多数在农田里的标志桩都会被居民拔出来扔掉,甚至一些路边的标志桩也会被破坏。笔者曾遇到过一道燃气管道在一天内被连续破坏两次的情况,就是因为上方没有标志物,两家不同的施工单位在相隔不远的区域作业,先后用挖掘机把地下的PE燃气管道挖烂,造成了严重的燃气泄漏,不但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还造成了下游用户的用气中断,影响恶劣,经济损失极大。
3滕州市“煤改气”工程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
上文总结的这五点“煤改气”工程出现的问题是笔者从个人工作经验并且进行了一些调研后总结得到,虽然未涵盖所有问题,但是一些主要的问题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困难呢,笔者亦是从实际的一些工作经验出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3.1
如何解决气源短缺问题
“煤改气”工程实施后气源短缺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气源短缺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上游气源供气能力不足这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那么在有限的供气量面前,我们应该首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保障居民用气”。保障居民用气既是保障民生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因此,在气量不足的情况下,应该首先保证居民生活“不断气”。这就要求天然气公司要在气量调峰上下功夫,在居民做饭时间,与一些大型工业用户沟通协调好,对其工业用气进行适当“限流”,保证居民正常做饭的用气需要。
(2)要把多类型储气设施并存,多渠道资源供气变成天然气调峰保供的常态。中国天然气需求淡季和旺季明显,需建立淡季重储存、旺季强优化的天然气调峰保供体系。天然气公司应规划建设储气站和LNG气化站来应对冬季的气源不足情况。在用气淡季,应往储气罐多注气,在冬季天然气需求旺季到来之前做好储备。同时,充分发挥LNG的调峰优势,适度发展LNG调峰设施,提升四大能源通道的综合利用水平。LNG目标市场的调峰需要通过LNG资源不均匀购买、冬季现货采购、多建LNG储罐并结合用气量管理来实现冬季短期高日调峰,进一步优化气化日调峰与液态销售的关系,确保LNG气化站的高效运转。
(3)燃气公司应做好燃气管道的运行维护与监督,严格控制因工程施工、管网泄漏、偷盗气等原因发生的气量大量损失的情况。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冬季严峻的用气形势下,燃气公司更要抓好自身的管理,在各个方面进行开源节流,走精益化管理的路线,避免不必要的气量消耗。
3.2
如何解决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关于“煤改气”工程往农村敷设燃气管道施工成本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实施全面预算,控制预算成本。在燃气工程实施前,应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进行全面细致地预算。作为燃气工程的施工企业,可以将成本控制落实在预算的各个层面。燃气工程财务部门,应根据工程实际编制科学、详细、规范的预算方案,避免施工的盲目性、随意性,为燃气工程的决策层提供准确的依据。
(2)强化责任管理,控制责任成本。在很多燃气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存在着责任不明,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责任风险成本较高的问题。在管理中,一旦出现失责问题,给工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相关责任人就会因为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等方面的漏洞来逃避责任,这就会给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因此,在燃气工程管理中,建立健全责任管理机制,使每个责任人明确自己的责任。
(3)做好资本性支出管理,控制资本性支出成本。做好资本性支出项目的决策分析。每一个资本性项目的投资,必须事先进行决策性分析,重点分析支出的成本、回报的几率和收益周期等以及涉及到成本风险的各项因素。若经研究后认为确实可行,还应把握好具体的投资时间。
(4)严格招标、采购管理,降低招标、采购成本。对于燃气工程所需的各种设备、材料,应完善相应的采购制度和实施方案,进行统一的招标和采购。规范招标、采购的流程,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增加资本性支出成本。
(5)严格管理施工过程,想方设法降低施工成本。燃气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和实施的全过程,应从严管理,在确保质量和按时竣工的基础上,想法设法地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还应做好工程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严格控制各种支出,全程跟踪监管工程进度,适时调整施工策略。
3.3
如何解决“煤改气”投资高收益低的问题
上文中提到许多农村在“煤改气”后因天然气价格较高,农村居民不愿意使用,而且即便使用也存在用气量也较少的问题,导致燃气公司很难能短时间内收回成本,更不要说是盈利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1)燃气公司定期组织人员下乡进行宣传,给农村居民多讲解使用天然气的各种好处。多数农村居民现在做饭炒菜也不是用煤炭或者柴火,而是用液化石油气。要给居民算明白一笔账,天然气无论是从价格方面还是从安全环保方面,都比液化石油气更有优势。
(2)要想收回前期的投资成本,光依靠居民用气的销气量是不够的,还应该多发展农村、乡镇地区的一些小工厂。众所周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乡镇郊区,有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厂,它们从事各种产品的生产,其中不乏使用燃煤锅炉的工业企业。燃气公司应组织市场开发人员,着重到这些企业进行走访宣传,并依托政府政策及要求,发展这些燃煤锅炉用户改为燃气锅炉,这也是实施农村“煤改气”工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居民燃煤取暖,这些小型工业企业的燃煤锅炉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只有把这些燃煤锅炉用户发展成为燃气锅炉用户,农村“煤改气”工程才算取得了真正成功,同时,燃气公司也可以从安装费用以及销气量等方面获得更高的回报。
3.4
如何解决农村“煤改气”后的安全用气问题
根据笔者所在的滕州燃气公司的一些好的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农村的安全用气问题:
(1)燃气公司首先要重视农村地区的用气安全,最好针对农村区域的特殊性成立专门的部门。以滕州公司为例,专门成立了新农村事业部,负责各乡镇农村的燃气市场开发、运行维护、安检、抄表、收费一条龙服务,相比较而言,这样只针对农村服务的部门在开展农村用气工作时会更高效。
(2)定期组织人员对农村用气区域进行隐患摸排。相比于城区,农村的燃气安全隐患更具有隐蔽性,应定期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地毯式隐患摸排,不放过一处隐患。
(3)定期组织人员去各个农村社区进行燃气安全使用方面的宣传,通过现场演示、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把用气安全的理念、方法传达到千家万户,逐步培养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气意识。
4结语
“煤改气”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既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也需要燃气公司自身的管理和创新,更需要普通用户的大力配合。本文对“煤改气”工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