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圣经?旧约?约翰福音》
1
灯光亮如白昼。心脏实验楼的地面是浅浅的灰色。雪白的四壁。实验台宽敞的桌面上空无一物,最左边孤零零地放着一个小试管架。圣诞节的傍晚,风淡云清,实验室的嘈杂忙碌宛如潮水一样褪去,没有人迹。
郑念在水池旁把手指仔细擦拭干净。今天就到这里吧。她已经学会控制自己不再没日没夜地做实验。整洁是她一贯的风格,更何况叶伟南一再在每周例会上强调实验室不是生活场所,如有谁破坏实验室的秩序和环境,会毫不留情地直接问责这个研究生或医生隶属的PI(课题组组长)。郑念的手指纤细而秀气,指甲剪得短短的。素净的手上没有任何饰物。她转过身来,把小试管架放回冰箱,关灯锁门。作为一个有点洁癖的女医生,她从不会在把手洗干净之后再直接接触实验用品。当然,贺刚的血样除外。
这,也是贺刚留存的最后一管血样了。
回办公室换下白大衣,对着办公桌上的小镜子,脱下一次性帽子。乌黑的长发拖泄在肩膀上。在实验室窝了一天,前面的刘海被压得瘪瘪的。她慢慢地用梳子整理头发,一边想着,今天叶伟南会跟她谈什么呢。
医院都是医教研一体,医院,科研工作是少不了的。现在的医生,晋升职称并不是比较病人看了多少,手术量多少,而是赤裸裸地比拼学术水准,诸如拿了多少项科研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等等,尤其是发表了多少英尤医院的重点科室,实力在全国位列三甲,更加“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驴使”,所有医生都自觉自愿加班加点。好的是,这里有国家级心肌疾病重点实验室,所有的硬件条件和软件设施都基本与国外同步,只要努力做,都会有成果。当然,成绩的大小高低,那就得看机遇和天份了。
难得的圣诞节恰逢周末,年轻医生都外出玩耍放风了,其余的也回家安居乐业。郑念不一样。郑念是一位33岁的独身女医生。或许在其他单位这个年龄的独身女性会引人注目,但这里没关系,独身女医生有好几个。因为学医读书时间太长了,根本没有机会去与男性接触。不过,虽然她们学历高达博士,年纪也30上下,一旦自己深刻认识到人生成家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些女医生们最终也都嫁的很好。譬如,梁月今天就去看家具了。
这个,郑念也不一样。郑念不会去见那些安排的相亲。不是因为她相貌姣好不愁嫁或者眼光太高。她其实一直有贺刚陪伴。
人生太多事情无法强求,只可随缘。
郑念主攻的方向,一直是肥厚性心肌病的功能基因组学。正常人的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左心和右心之间是没有沟通的。左心包括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包括右心房和右心室。全身各处的静脉血液回流,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然后通过三尖瓣口,血液流入右心室,右心室将这些血液射入肺动脉。经肺动脉进入肺部循环的血液,在肺部庞大的毛细血管网充分氧合后,汇集成为四根肺静脉,进入左心房;通过二尖瓣口,这些血液流入左心室,左心室射血将这些血液推送入主动脉,再通过逐级分支的动脉系统,营养灌溉全身的脏器。这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最重要的循环系统。显而易见,心脏在其中扮演着动力泵的角色。而这个动力泵中,左心室又是举足轻重的。左心室要射血,就要有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但是,遗憾的是,上帝在造人时,可能打了个盹,有些人的心肌生来就有问题。譬如,肥厚型心肌病。正常人类心肌厚度大概一公分左右,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心肌异常增厚,厉害的会肥厚达三四公分,使得左心室内间隙变小,血液充盈受阻。此外,肥厚型心肌病还分为非梗阻性和梗阻性心肌病,前者只是肥厚,但对左心室射血没有明显影响;后者就麻烦了,正好肥厚在左心室与主动脉的连接处,心脏一收缩,把自己的出口给堵住,严重者会因为左心室射血受阻而猝死。因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如大脑,是非常娇嫩的,一旦10分钟停止有效血液供应,就会导致大面积脑细胞坏死。而更讨厌的是,这种心肌疾病是遗传的。约三分之二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都有家族遗传病史。突变的致病基因不知导致了古往今来多少家庭的悲剧。郑念的研究方向就是找出这些导致心肌非正常肥厚的基因,然后再探索治疗改变的方法。
她这个系列课题已经做了10年了。一开始发现新的基因序列时,她会欣喜若狂。现在,经历了多次高低起伏,早就心如止水。基因学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终她一生充其量也就能掬一瓢饮,但她也不会再抱怨哀叹。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做学问,要的就是这种不是人间烟火的态度。
郑念把邮箱看了一遍,该回复的信件一一回复。最近的实验进展都还比较顺利,上个月刚投稿了一篇英文论文,正在审稿中。她看了看手机,六点整,距离叶伟南的到来还有半个小时。
叶伟南是心肌疾病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和心脏实验楼最热门的话题。比她年长7岁,两年前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殊人才,从美国引进回到这里。是引进,因为他在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做的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先后发现了6个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沉默基因。沉默基因,又叫“基因沉默”,描述的是沉寂不表达的基因,但在受到某些刺激的情况下则会活跃,引起机体发生病变,年诺贝尔生物学奖的获奖者就是因为对沉默基因的研究而获此殊荣。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即便心肌增厚程度相似,有些人的左室流出道射血通畅,而有些则会严重梗阻,其原因迄今不明,他在这方面的机制研究,真正引领这个领域的潮流。也是回来。叶伟南原本是老主任谢强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年毕业后就去了美国。那个年代的博士,好多都出国了,大部分在国外考了行医执照,留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的,譬如叶伟南,也成为亚学科的佼佼者。
叶伟南是她的大师兄。郑念在职攻读谢强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时,白发苍苍的谢院士多次提及过他。谢院士是国内心血管疾病基因研究的泰斗,从医执教已满56年,桃李满天下。上个月,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学生们欢聚一堂,刚为谢院士庆祝了80华诞。郑念是谢强的关门弟子。虽然,院士可以终生不退休,但谢院士毕生为人做事十分严谨谦逊,自从77岁那年脑梗之后,他主动提出,不再担任国家心肌疾病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之职,也不再亲自带教研究生。虽然他老人家康复之后依然风骨矍铄,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来,但是不再过问具体事务。
叶伟南的引进,是谢院士提出正式退休时的大力举荐。医院的拳头科室,没有学术带头人不行。虽然心内科也有好几位教授临床和科研能力比较强,但要做到国际会议有声音,医院领导反复探讨,必须要有重量级人物。数来数去,非叶伟南莫属。首先,他在心肌疾病领域取得进展有目共睹;其次,他一直没有成家,父母还在上海,这样的人才引进,额外的牵挂比较少一些,容易成功;再者,人才引进对学科发展是关键性步骤,与其调动不是特别熟悉的专家,医院出去的医生,更加知己知彼。这些年来,医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十分谨慎。在院方与谢院士的反复斡旋和联系之下,叶伟南正式回到国家心肌疾病重点实验室。
郑念与叶伟南第一次见面,不是在科会上,而是在谢院士的办公室。谢院士打电话给她,说郑念叶医生回来了,你来见个面。那是个周三的中午,她刚看完门诊。接到谢老师的电话,她直奔心脏科大楼。谢院士对她,不仅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更是一位从内心仰慕的长者。他对郑念的教导是全方位的。郑念从他的言传身教中也深刻体会到,做学问的前提是要好好做人。只有象谢院士这样没有私心、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处事低调的学者,才是真正的大家。郑念一阵风跑到4楼,谢院士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她喊了一声谢老师我来了,推开门。叶伟南正在跟谢院士交谈,听到她的声音,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给郑念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叶伟南站姿挺拔,虽然年近不惑,身材仍然保持得很好。脸部轮廓清晰,清爽整齐的头发,显得年轻而干练。握手的时候,感觉他的手掌绵软而温暖。谢院士请郑念给叶伟南介绍了目前的实验室情况,当前正在进行的几个重点课题,还有两个大型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正值饭点,医院小餐厅用个简餐一边吃一边谈。叶伟南轻轻笑了一声说不用了,我不饿。过了些日子,郑念才听说,那天叶伟南听完她的介绍并简单交流后,直接去了重症监护室。他的母亲就在那个礼拜过世。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最终导致的心力衰竭。
这个人的隐忍能力因而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们成为合作密切的伙伴。或者说,也成为了朋友。郑念感叹谢院士的眼光,引进叶伟南回心肌疾病实验室,确实是一场及时雨。外面看着心肌病实验室家大业大,人才济济。其实,最近五六年人员流动频繁,真正有实力的科研成果已经很久没有面世了。而且,凡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实验室里原有的三位大PI貌合神离很久了,谢院士牵头的采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大型试验,一拖再拖。每个人在做事之前都把自己的一块利益反复计算。
叶伟南不动声色调整了实验室的格局。大刀阔斧的步骤,迅速瓦解了盘根错节的人际环节。不是没有人闹。你闹,他静静地听。不辩解,继续执行。他动真格的。三年之内没有国家级基金或有分量的论文,不再在心脏实验楼占有办公桌。重新规划了办公区域。实验室采用竞争制,每年重新洗牌。原先PI们占用的实验室和实验台全部拿出来,一半面积,根据现有的课题级别、基金数额,按比例分配给实验室现在有国家重点项目的PI;另一半作为公用实验区,没有科研经费的小医生和研究生通过申请也能使用。当然,没有谢院士的力挺,估计他这些举措很难变成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因而,郑念心中对谢院士的景仰更增添了一层。
叶伟南跟她一样,对基因组学情有独钟。别人都奇怪郑念为什么会在下班或周末还到实验室亲自跑电泳,不是有研究生吗?叶伟南从来不问。或许,他认为亲自做每一个实验步骤是应该的。叶伟南自己也基本以办公室为家。他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他逐字逐句修改他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尊敬和爱戴,是一点一滴慢慢争取和积累的。
还有二十五分钟。郑念关掉电脑和打印机。把手机和记事簿放进拎包。
一般,医院里的清源餐厅吃晚饭。有时候只要两碗面,一两个豆制品或蔬菜。他们两个人的饮食习惯比较类似。郑念是原本胃口不大。叶伟南有时候会说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郑念就笑。男人四十一枝花呢。她心里想,象叶伟南这样品相一流的男子,这个年龄正是最好的时光呢。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最近的实验结果,新看的文献有什么心得。闲聊的内容不多。然后各自回家。郑念一个人住,在医院附近有个一室一厅,慢慢散步回去也就一刻钟。叶伟南开车。他家房子在虹口。
医院很多人看到他俩一起吃饭。梁月说,好多人说你跟叶伟南呢。不过你俩也确实登对。郑念就翻她一个白眼。
梁月和郑念是博士同学。郑念是从本医院工作,梁月是从山西考过来的。梁月身材不高,圆圆的脸庞,目光有神声音脆亮,跟性格娴静的郑念无所不谈。梁月是应届博士研究生,前年毕业时已经29岁了,然后火速经心电图室的张玉峰老师介绍,结识了有房有车的财经业青年才俊俞正武。一年时间迅速谈婚论嫁。昨晚梁月拖着她一起去徐家汇天主教堂,一路上喋喋不休讲着她看中的两套难以取舍的家具,到底选胡桃木色板式北欧风格的呢,还是白色实木仿欧经典款式呢?非让郑念帮忙出主意。前往徐家汇的时候夜色已经降临,灯红酒绿的节假气氛也感染了郑念,她是衷心地为她的好朋友感到高兴。还有什么比找到情投意合的男人,一起为挑选家具、床品、厨房用具绞尽脑汁更为幸福和安逸呢?回想那时候,她跟贺刚两个人把口袋都翻了个底朝天,一共医院旁边那套小房子的首付,就再也没有能力去装修了。他们自己动手,把小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拿到房子钥匙的那个晚上,正好是足球世界杯开幕式,医院宿舍的兄弟,从电器商城哼哧哼哧搬了一台电视机回家,东倒西歪地坐在地板上看球,郑念系上碎花小围裙,进进出出把炒好的菜直接放在地板上,他们一边呐喊一边喝啤酒。最后宿舍兄弟喝的东倒西歪的,还是他俩一左一右把他给扶回去。贺刚那天也喝了很多,却一点都不醉。那是个初秋的夜晚,月光清亮,窗外一阵一阵桂花飘香。他的眸子亮晶晶的,说,我来铺床我来铺床!简单的铺盖就直接铺在地板上,两个人却一点都不觉得硌…….
2
“叮铃叮铃”。是梁月的电话。她是个急性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又脆又响,语速总是超快:“亲爱的,是六点半对啵?晚上记得告诉我结果哈!我跟你说,过了这个村再找这样的店可就有点难度了哈!别想东想西了,人总得走下去……该主动的时候还是要主动!”
挂完电话一分钟,她立马又接到梁月的短信:亲,贺刚不会回来了。希望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知己。
郑念的心里一暖,紧接着又是一酸…….是的,贺刚不会回来了。医院旁边的小房子,客厅里铁艺小餐桌,不会有两个人面对面吃饭了。贺刚的胃口多好呀,一顿饭能干掉一只鸡。他们手拉手精心挑选的简约双人床,床头柜上水滴造型的台灯,她喜欢的藕荷色四件套………三年来,只能陪伴一个人的孤枕难眠。
梁月体贴她,总以为她内心寂寥才成天待在实验室里。不管什么事,她都拉着郑念一起。昨晚圣诞夜,梁月说俞正武出差了,她俩先去吃了个海鲜小火锅,然后一起去徐家汇天主教堂玩玩。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座西朝东,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即便在夜色中,在四周摩天高楼的簇拥下,仍然显得巍峨壮观。
人群推搡。圣诞夜,还真的有这么多人来教堂。郑念有时候会读圣经。梁月虽然出生长大在山西,籍贯却是福建漳州,她外婆是虔诚的基督徒。梁月受过洗,心中有信仰,跟一群朋友们每周都有个查经会,大家一起学习学习经文,聊聊天谈谈心。郑念是很羡慕她的。心中有信仰的人,多么简单,只要把烦恼和忧愁都交给神就可以了。遵从是一种多么谦卑的态度,也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态度。郑念偶尔会跟着梁月参加聚会,她们那种喜乐非常有感染力,象一股泉水,能暂时洗涤去她心中的愁闷。
圣诞夜的仪式很是隆重。她俩最后找了个教堂大厅前排的边上位置,听牧师讲道。诺大的教堂熙熙攘攘,连地上都坐满了人,但却鸦雀无声。牧师讲完之后,有唱诗班唱诗。不会的人也跟着小声哼唱。郑念在那种庄严肃穆中闭上了双眼,内心却在呐喊:神啊。你真的存在吗。你就在我的身边吗。你…..为什么给我这样的人生呢……..神啊,你是真的无所不知全能全力的吗……..
梁月跟郑念都是心内科专业。但梁月偏重的是心血管影像学,她博士课题做的是心脏超声新技术早期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有很多携带肥厚型心肌病突变基因的病人,在早期,心肌没有表现出肥厚的时候,可以用超声无创方法检测出他们的心肌回声异常,从而在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时候就能得以诊断,这样就能早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疗效自然会更好。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谢院士总是喜欢跟他们重复这句话。扁鹊能治疗大病,却是下医。真正的好医生,必须要学会从临床找寻思路,从疾病源头做好预防。实际上,郑念和梁月的博士课题是联合进行的,她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批肥厚型心肌病病人,郑念从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的角度,梁月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两个人的试验结果都非常漂亮。但是,科学研究的征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博士答辩的那天,谢院士总结,我们现在做了这么多,距离征服肥厚型心肌病还是十分遥远的。现在的各种治疗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基因治疗才能从根本上逆转携带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命运。毕业之后梁月如愿留院,跟郑念成为同事,一起翻急诊,一起倒夜班,一起看门诊,一起查病房,医院,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
看着手机,郑念不知道如何回复,事实上也不可能回复梁月的短信。她能预料今晚会发生什么吗?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事都可以选择和控制的。事实上,有时候人选择路,有时候则是路选择人。她现在的状况,绝对不是她起初想要的。刚毕业时,她根本没有想过,要象现在这样,成为心肌病实验室最年轻的PI。她跟贺刚是大学同班同学,他们的故事,从一开学贺刚在食堂不当心把饭菜洒在她身上而开始。贺刚是江苏人,身材却高大而健壮,无论做事还是学习都非常用功。他是从乡下一路披荆斩棘考上来的尖子学生。贺刚对她很好,连饭卡都是她保管,每天饭点时,贺刚就倚在女生宿舍楼前面的自行车旁,一边用调羹敲搪瓷盆,一边等郑念下楼。那时是女生宿舍楼前一道著名的风景线。大学毕业了,郑念和贺刚作为优秀学生,医院心内科,一个进入普外科。在同学们看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工作四年,买了个小窝,就等着双方父母见面筹办结婚仪式了。
贺刚写的一手好字。郑念把既往的那些信笺扎好,放在柜子里。她不会再去温习。那些字迹,笔画遒劲挺拔,根本不用看,一撇一捺,历历刻画在她的心底。可是那些风采,欢声笑语,随着时光,终将渐渐湮灭……
还有二十分钟。郑念从抽屉里拿出《圣经》。这是上次梁月拖她参加去张玉峰老师家参加查经会时,张老师送的。张老师是心电图室的元老级人物,已经快退休了,为人开朗,对年轻医生十分照顾。她先生是一个著名运动服饰的首代,家境十分优渥。那天晚上张老师精心准备了各式点心,做了最拿手的葱油拌面和罗宋汤,不停招呼着郑念。她从内心里喜欢这个优雅内向的姑娘,希望她能有一个喜乐的未来。“有空看看吧,小郑。得空多到我家来玩。”结束的时候,张老师把一本《圣经》递到郑念手里,书封上还有张老师手指的温度。郑念心里明白这是老师、同事和朋友们对她的关爱。
今天,是命运给她安排的转机吗?其实,从昨天下午叶伟南跟她打了那个电话之后,她已经问了自己千百遍。昨天下午快下班时,梁月跑到她的诊室,催着她换衣服。她的性格跟个小孩子似的,爱吃自选自涮的小火锅。叶伟南来电约她今晚六点半在襄阳南路的新粤馆吃饭。
梁月一下子就蹦起来了,“圣诞节啊!新粤馆啊!!叶伟南啊!!!”她拿手指头指着郑念的鼻尖说,“你还说你跟叶伟南啥都没有哈!啥都没有,那人家圣诞节请你吃饭?!咋不请我吃饭呢?谈实验?呵呵呵!谈实验要圣诞节去襄阳南路啊?新粤馆人均消费多少?哈,谁想去谁去?我倒是确实想去的,可是人家叶大主任没有请我啊!他要请我,我马上甩了俞正武!”郑念一把打开梁月的手臂,马上做新娘子的人了,动不动还一惊一乍的。
可是,说实话,郑念也不知道叶伟南会跟她说什么。叶伟南来了整整两年多了,心肌病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他的努力和公正是有目共睹的。依托实验室这个平台,叶伟南在国内的声誉也不断雀起。有传言说,再过个两年,叶伟南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都不是没有可能。是啊,声名卓著的国家级心肌疾病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怎么能不是院士呢。
如果……如果叶伟南真的象梁月所言,她要怎样回答呢?贺刚,是永远不会回来的。静夜沉思的时候,郑念心里把什么都想过了。她想贺刚。千百遍回顾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他就这样残忍无情地离她而去,却拖泥带水留下这样瑰丽的回忆。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时间,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永不回头,永不重复。如果真的有人能控制时间,可以自由往返,那就是神了。她不是很相信有神的存在,她不相信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创造了人类。可是,越是深入研究医学,越是发现太多的内容无法解释。太多的巧合,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吗?别的就不提了,光是人体胚胎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就那么神奇。精子与卵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一个小生命在瞬间诞生。受精卵在增生充血的子宫内膜着床,不断分裂,一个受精卵裂变成两个细胞,两个再裂变为四个,四个变八个…..在胚胎形成的第四周,原始的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形成。小小的心脏,跟每个人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却承担着供应全身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房和心室,在胚胎时期居然不是一块组织,心房是内脏组织衍变而来的;心脏是一个空腔器官,必须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原始心球居然原本是实心的,慢慢内部吸收,才变成中空脏器…..在心脏形成的过程中,心房、心室和大血管还要发生好几次扭转,每一次只要一点点闪失或者角度偏移,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血管畸形,其中很多种类的先天性心脏病,即便现代医学的昌明发达也无法纠治……其次,心脏跟全身所有脏器不同的地方在于,心脏可以自律活动。无论你有意还是无意,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搏动。即便心脏离开人的身体,在短暂的时间内,它还是会主动收缩和舒张。这是因为心脏有一套精密的生物电传导系统。打个比方,心脏里有一套完善的电路网络,由上而下,分布着不同级别的发电站,对于正常人,只有窦房结发放生物电脉冲,然后逐级传导到房室结、左右传导束,左右传导束再逐级分支,就像一支纪律严密的部队,将窦房结这个司令部发放的命令逐级告知给每一个心肌细胞,然后每个心肌细胞统一行动,整个心脏协调一致地齐心协力工作。如果窦房结坏了,备用的发电机就会挺身而出,房室结、各级传导纤维也能发放生物电脉冲。只不过这些电脉冲在窦房结这个司令还在职的时候都被抑制了。当然,有多大能力就能办多大事,平日里被抑制的小发电站虽然也能暂时替代,但工作效果是远远不如窦房结的。看看,就一颗小小的心脏,就其中的一套传导系统,已经如此有条不紊、精密无比,要说这都是自然选择造就的,还真是芝麻调进针眼里的巧合。郑念是做功能基因组学的。基因的神奇,就更难用言语概括了。每个人体内的两条DNA链,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DNA链条上的几处不显眼的变异,就能顽固地把心肌肥厚的疾病遗传下去,子子孙孙都受到同一种疾病的折磨。
实验室静寂无声。郑念随手翻开《圣经》。她发现自己原来确实喜欢读那些字句。尤其是《旧约》。两千年前中东游牧民族的历史,让人内心安详。《约伯纪》才看了几段,叶伟南来了。郑念熟悉他的手机铃声。他的车停在心脏实验楼楼下。
3
梁月最后定制的是胡桃木色板式北欧风格家具。定个家具也那么烦。确定好样式后,又回到新装修好的房子里跟俞正武反复测量尺寸,再把每样家具的尺寸